与 Kimi 关于 Flink、StarRocks 实现大表 JOIN 的探讨

下文中,plough 是我,kimi 就是大语言模型 kimi:https://kimi.moonshot.cn/


plough:

在包含多张亿级数据大表的数据仓库中,如果需要多表JOIN生成一张 dws 大宽表,应该怎么做?首先,这样的设计合理吗?其次,如果合理,应该用什么技术方案实现? 举个例子,假设某个电商平台,有3亿用户。有一张用户订单表,又有一张用户收藏表。我需要在上层获得一张宽表,既能看到用户的订单,又能看到用户的收藏。

kimi:

在数据仓库中设计大宽表,尤其是涉及到多张亿级数据大表的 JOIN 操作时,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,包括查询性能、存储效率和数据维护成本。以下是对您问题的分析和建议:

设计合理性

  1. 需求分析:首先,确定这种宽表是否是业务分析所必需的。如果经常需要同时访问用户订单和收藏信息,那么创建这样的宽表可能是合理的。
  2. 查询模式:分析查询模式,如果查询通常需要跨表关联多个字段,那么宽表可以提供更快的查询性能。
  3. 更新频率:如果这些表的数据更新非常频繁,那么维护一张大宽表的成本可能会很高。
  4. 数据冗余:宽表可能会引入数据冗余,需要评估这是否可接受。

技术方案

如果决定创建这样的宽表,可以考虑以下技术方案:

  1. 预计算:在数据仓库的每日批处理过程中,预先计算并存储宽表。这样可以避免在查询时进行昂贵的 JOIN 操作。
  2. 分区:对大表进行分区,可以是水平分区(按照某个键如用户ID)或垂直分区(按照访问模式将数据拆分到不同的表中)。
  3. 索引:确保被 JOIN 的字段上有索引,以加速查找速度。
  4. 物化视图:在支持物化视图的数据库中,可以创建物化视图来存储宽表的结果。
  5. 增量更新:如果宽表不需要每天完全重新计算,可以考虑基于变化数据的增量更新策略。
  6. 分布式计算:使用分布式计算框架(如 Apache Spark)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。
  7. 数据压缩:使用数据压缩技术来减少存储空间的使用。
  8. 缓存:对于频繁查询的结果,可以使用缓存机制来提高访问速度。

示例

假设有一个电商平台,有一张用户订单表 user_orders 和一张用户收藏表 user_favorites,结构如下:

  • user_orders(user_id, order_id, product_id, order_date)
  • user_favorites(user_id, favorite_id, product_id, favorite_date)

要创建一个宽表 dws_user_activity,包含用户的订单和收藏信息:

CREATE TABLE dws_user_activity AS
SELECT
  uo.user_id,
  uo.order_id,
  uo.product_id AS ordered_product_id,
  uo.order_date,
  uf.favorite_id,
  uf.product_id AS favorited_product_id,
  uf.favorite_date
FROM
  user_orders uo
JOIN
  user_favorites uf
ON
  uo.user_id = uf.user_id;

在这个示例中,dws_user_activity 宽表将包含每个用户的订单和收藏信息。这个表可以每天通过 ETL 过程刷新,或者在有新订单或收藏时触发更新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性能测试:在实施之前,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查询性能满足要求。
  • 数据治理:确保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策略得到遵守。
  • 成本效益分析:评估存储和计算成本,确保解决方案在经济上可行。

总之,创建大宽表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。在某些情况下,这是合理的,特别是当查询性能是关键因素时。但是,也需要考虑数据维护和存储成本。

plough: Flink 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吗?原理是什么?

kimi:

Flink 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,并且提供了多种 JOIN 类型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。以下是 Flink 中一些主要的 JOIN 类型及其原理:

  1. Regular Joins:这是最常用的 JOIN 类型,支持 INNER、LEFT、RIGHT 和 FULL JOIN。它依赖于状态来存储两个输入流的数据,并在满足 JOIN 条件时输出结果。Regular Joins 会保留状态,直到数据被认为是过期的,这可能会导致状态持续增长,因此需要合理配置状态的 TTL(Time To Live)来避免过大的状态 。
  2. Interval Joins:这种 JOIN 类型适用于流数据,它允许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 JOIN 操作。Interval Joins 通过限定 JOIN 的时间范围来减少状态的大小,从而提高性能 。
  3. Temporal Joins:时态 JOIN 是一种特殊的 JOIN,它允许将一个动态表与另一个表在特定时间点的版本进行 JOIN。这种 JOIN 类型特别适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,例如,将订单数据与特定时间点的产品价格进行 JOIN 。
  4. Window Join:窗口 JOIN 是在两个流数据上定义窗口(如滚动窗口、滑动窗口或会话窗口)并在窗口内部进行 JOIN 操作。这种 JOIN 类型适用于需要在特定时间窗口内对数据进行关联的场景 。
  5. Lookup Join:Lookup JOIN 通常用于将流数据与一个相对静态的维表进行 JOIN。维表数据通常存储在外部系统(如 Kafka、HBase 或数据库)中,Flink 通过查询这些外部系统来实现 JOIN 。
  6. Correlate:Correlate 是一种特殊的 JOIN 操作,它允许将一个流与一个表函数的结果进行 JOIN。表函数可以返回一个或多个行,这些行与流中的每行数据进行 JOIN 。

在实现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时,需要考虑以下因素:

  • 数据量:JOIN 操作涉及的数据量大小。
  • 数据特性:数据是否有序、是否有乱序数据、是否有迟到数据等。
  • 性能要求:对延迟和吞吐量的要求。
  • 资源限制:内存和计算资源的限制。

Flink 的 JOIN 操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状态管理和时间戳(如 watermark)来处理数据的乱序和迟到问题。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,Flink 可以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。

plough: 在我刚才提到的例子中,如果写成 Flink 代码,是怎样的?

kimi:

在您提到的例子中,假设您想要将用户订单表和用户收藏表进行 JOIN 操作,以创建一个包含用户订单和收藏信息的大宽表。以下是一个使用 Flink SQL 的示例,它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个需求:

首先,您需要定义两个表的 schema,并通过合适的 connector 连接到数据源:

-- 定义用户订单表
CREATE TABLE user_orders (
    user_id INT,
    order_id STRING,
    product_id STRING,
    order_time TIMESTAMP(3),
    product_name STRING,
    product_price DECIMAL(10, 2),
    ... -- 其他订单相关字段
) WITH (
    'connector' = '...', -- 填写您的数据源 connector
    'scan.startup.mode' = '...',
    ... -- 其他 connector 配置参数
);

-- 定义用户收藏表
CREATE TABLE user_favorites (
    user_id INT,
    favorite_id STRING,
    product_id STRING,
    favorite_time TIMESTAMP(3),
    product_name STRING,
    product_price DECIMAL(10, 2),
    ... -- 其他收藏相关字段
) WITH (
    'connector' = '...', -- 填写您的数据源 connector
    'scan.startup.mode' = '...',
    ... -- 其他 connector 配置参数
);

然后,您可以使用 Flink SQL 的 JOIN 语句来合并这两个表:

-- 创建一个宽表,包含用户的订单和收藏信息
CREATE TABLE user_activity_wide AS
SELECT
    uo.user_id,
    uo.order_id AS order_id,
    uo.product_id AS ordered_product_id,
    uo.order_time AS order_time,
    uf.favorite_id AS favorite_id,
    uf.product_id AS favorited_product_id,
    uf.favorite_time AS favorite_time,
    uo.product_name AS ordered_product_name,
    uo.product_price AS ordered_product_price,
    uf.product_name AS favorited_product_name,
    uf.product_price AS favorited_product_price
FROM
    user_orders AS uo
JOIN
    user_favorites AS uf
ON
    uo.user_id = uf.user_id;

在这个例子中,user_ordersuser_favorites 是两个数据流,它们通过 user_id 字段进行 JOIN。结果表 user_activity_wide 包含了每个用户的订单和收藏信息。

请注意,这个例子假设订单和收藏信息都是实时流入的流数据。如果这些数据是批处理数据或者存储在外部系统中,您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 connector 和配置。此外,您可能需要根据您的实际数据源和业务逻辑调整字段名和数据类型。

如果您需要在 Flink DataStream API 中实现类似的逻辑,您将需要编写自定义的函数来处理数据流,并将它们合并成宽表。这通常涉及到使用 ProcessFunctionKeyedProcessFunction 来处理事件时间或处理时间的逻辑,以及使用 CoProcessFunction 来处理两个流的 JOIN 操作。

plough:

我不太理解,假设两个数据源都是流数据,怎样完成 join 呢?join 的结果不会一直变化吗?

kimi:

当两个数据源都是流数据时,完成 JOIN 操作需要考虑流数据的特性,特别是数据可能无界和有序。在 Flink 中,有几种方法可以处理流数据的 JOIN,这些方法可以处理数据的实时到达、乱序到达以及状态管理。

如何完成 JOIN

  1. 窗口 JOIN
    • 将两个流的数据基于时间窗口进行 JOIN。例如,可以使用滚动窗口或滑动窗口来定义 JOIN 的时间范围。
    • 窗口会定期计算结果,并输出在窗口结束时仍然匹配的记录。
  2. 时间戳和 Watermark
    • 为流数据定义时间戳和 Watermark,以便处理乱序数据。
    • Watermark 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戳,表示在这个时间之前的数据都已经到达,可以用来触发事件处理。
  3. 状态管理
    • Flink 会为 JOIN 操作维护状态,状态中保存了流数据的记录。
    • 当新的数据到达时,Flink 会使用状态中的记录和新数据进行 JOIN。

JOIN 结果的变化

在流处理中,JOIN 的结果确实可能会随着新数据的到来而变化。例如:

  • 如果使用窗口 JOIN,当窗口滑动时,旧窗口的结果可能会被新的窗口结果覆盖。
  • 如果数据乱序,当迟到的数据到达时,可能会影响之前已经计算的 JOIN 结果。

为了处理这种情况,Flink 提供了以下几种机制:

  1. Retraction 机制
    • Flink 使用 Retract 流来处理更新和删除操作。
    • 如果 JOIN 结果发生变化,Flink 会发送一个新的消息来更新或撤回之前的结果。
  2. Event Time 语义
    • 使用事件时间来处理 JOIN,确保即使数据迟到,也能正确地计算 JOIN 结果。
  3. 状态 TTL
    • 可以为状态设置 TTL(Time To Live),过期的状态会被自动清理,从而避免状态无限增长。

示例代码

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,展示了如何在 Flink 中使用 DataStream API 完成两个流数据的 JOIN:
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datastream.DataStream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datastream.KeyedStream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windowing.time.Time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windowing.assigners.TumblingEventTimeWindows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windowing.triggers.PurgingTrigger;

// 假设有两个流数据源
DataStream<Order> orderStream = ...;
DataStream<Favorite> favoriteStream = ...;

// 为两个流数据定义时间戳和 Watermark
orderStream.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(...);
favoriteStream.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(...);

// 将两个流数据进行 JOIN
KeyedStream<Order, Integer> keyedOrderStream = orderStream
    .keyBy(Order::getUserId);

KeyedStream<Favorite, Integer> keyedFavoriteStream = favoriteStream
    .keyBy(Favorite::getUserId);

DataStream<WideRow> joinedStream = keyedOrderStream
    .intervalJoin(favoriteStream)
    .between(Time.minutes(-5), Time.minutes(0)) // 设置 JOIN 的时间区间
    .process(new ProcessJoinFunction<Order, Favorite, WideRow>() {
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public void processElement(
            Order order,
            Favorite favorite,
            Context ctx,
            Collector<WideRow> out) {
            // 实现 JOIN 的逻辑
            out.collect(createWideRow(order, favorite));
        }
    });

// 定义 PurgingTrigger 来清理状态
joinedStream.trigger(PurgingTrigger.of(TumblingEventTimeWindows.of(Time.minutes(1))));

// 输出 JOIN 结果
joinedStream.print();
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使用了 intervalJoin 方法来完成两个流数据的 JOIN,并通过 ProcessJoinFunction 实现了 JOIN 的逻辑。我们还定义了一个时间区间来处理乱序数据。

总之,处理流数据的 JOIN 需要考虑流数据的特性,如无界性、乱序性以及状态管理。Flink 提供了多种机制来确保即使在这些条件下也能正确地计算和更新 JOIN 结果。

plough: 假设是批处理的场景,Flink 是如何做到不需要加载全表,就能完成 JOIN 的?

kimi:

在 Flink 中,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时,Flink 能够高效地完成 JOIN 而不需要加载整个数据表的原因在于其先进的状态管理和优化算法。Flink 使用了多种 JOIN 算法,包括但不限于 Hash JOIN、Sort-Merge JOIN 和 Broadcast Hash JOIN。这些算法允许 Flink 在执行 JOIN 操作时,只处理必要的数据,而不是整个数据集。

  1. Hash JOIN:Flink 会为较小的数据集构建一个哈希表,然后通过这个哈希表来快速查找和匹配较大的数据集中的记录。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 。
  2. Sort-Merge JOIN:当两个数据集都已经预先排序时,Flink 可以使用 Sort-Merge JOIN 算法。这种算法通过合并排序的数据来实现 JOIN,避免了全表扫描 。
  3. Broadcast Hash JOIN:如果一个数据集足够小,Flink 可以选择将小数据集广播到所有节点,每个节点上的数据都会与本地的大数据集进行 JOIN 操作 。
  4. 优化器 Hint:Flink 还提供了优化器 Hint 机制,允许用户给出关于数据集大小的提示,帮助优化器选择最合适的 JOIN 策略 。
  5. 状态管理:Flink 的状态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也只需要维护必要的状态,而不是整个数据集的状态。
  6. 增量处理:Flink 能够增量地处理数据,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一次性加载整个数据集,而是可以逐步处理数据流。
  7. 执行模式:Flink 支持流(STREAMING)和批(BATCH)两种执行模式。在批处理模式下,Flink 会将作业分解为可以顺序执行的阶段,这样可以在处理完一个阶段的数据后再加载下一个阶段的数据 。

通过这些机制,Flink 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,而无需加载整个数据表,从而提高了性能和资源利用率。

plough:

你说到,“如果一个数据集足够小”。我说的情况是,两个数据集都非常大

kimi:

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时,Flink 提供了多种优化策略来避免加载整个数据表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优化技术:

  1. 分区(Partitioning):Flink 会根据 JOIN 条件的键对数据进行分区,确保相关数据位于同一个分区中,从而减少需要扫描的数据量 。
  2. 排序-合并(Sort-Merge):如果数据已经预先排序,Flink 可以使用排序-合并算法来执行 JOIN 操作,这可以减少需要比较的数据对 。
  3. 哈希 JOIN(Hash Join):Flink 会为较小的数据集构建一个哈希表,然后通过这个哈希表来快速查找和匹配较大的数据集中的记录 。
  4. 广播 JOIN(Broadcast Join):如果一个数据集足够小,Flink 可以选择将小数据集广播到所有节点,每个节点上的数据都会与本地的大数据集进行 JOIN 操作 。
  5. 状态管理:Flink 的状态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也只需要维护必要的状态,而不是整个数据集的状态 。
  6. 增量处理:Flink 能够增量地处理数据,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一次性加载整个数据集,而是可以逐步处理数据流 。
  7. 优化器 Hint:Flink 还提供了优化器 Hint 机制,允许用户给出关于数据集大小的提示,帮助优化器选择最合适的 JOIN 策略 。
  8. 执行模式:Flink 支持流(STREAMING)和批(BATCH)两种执行模式。在批处理模式下,Flink 会将作业分解为可以顺序执行的阶段,这样可以在处理完一个阶段的数据后再加载下一个阶段的数据 。

通过这些机制,Flink 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,而无需加载整个数据表,从而提高了性能和资源利用率。

plough:

按照我的理解,关键在于“根据 JOIN 条件的键对数据进行分区”。一个最小粒度的 join 计算,只要找到分区键的一个值在两个数据集中对应的所有数据即可完成。我猜测,Flink 内部,会逐步遍历分区键的所有值,拆分为小批次,每次用一到多个小批次的分区键值去数据源查询出对应的数据,然后分散到集群中做并行计算。我猜的对吗?

kimi:

您的理解是正确的,Flink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时,确实会采用类似的方法来优化性能和资源使用。以下是 Flink 处理 JOIN 操作的一些关键步骤:

  1. 分区(Partitioning):Flink 会根据 JOIN 条件的键对数据进行分区,这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来实现的。例如,可以使用哈希分区或范围分区,确保具有相同分区键的记录被分配到同一个子任务(subtask)中。
  2. 分区键的遍历:Flink 会逐步遍历分区键的所有值。在分布式环境中,这个过程是并行化的,每个分区键的值会被分配给集群中的不同节点。
  3. 数据检索:对于每个分区键的值,Flink 会从数据源中检索对应的数据。如果数据集很大,这个过程可能会涉及到从分布式文件系统(如 HDFS)或数据库中读取数据。
  4. 小批次处理:Flink 会将数据分成小批次(batches)进行处理。这些小批次可以并行地在集群的不同节点上处理,以提高效率。
  5. 分布式计算:一旦数据被检索并分发到集群中的不同节点,Flink 会并行地执行 JOIN 操作。这意味着每个节点都会处理分配给它的数据批次,并在本地执行 JOIN。
  6. 结果合并:JOIN 操作的结果会被收集并合并。在处理完所有的分区键值后,最终的结果会被输出。
  7. 状态管理:Flink 会管理状态以处理数据的乱序和迟到问题。状态可以是局部的(仅用于当前节点)或全局的(跨节点共享)。
  8. 容错机制:Flink 提供了 checkpoint 和 savepoint 等机制来保证作业的容错性。这意味着即使在节点故障的情况下,作业也能够从故障中恢复并继续执行。
  9. 资源调度:Flink 的资源管理器(ResourceManager)负责调度任务和分配资源,确保 JOIN 操作能够在集群中的可用资源上执行。

通过这些机制,Flink 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,同时保持高性能和可扩展性。您的猜测是合理的,Flink 的确会将 JOIN 操作分解为更小的、可并行处理的任务,以优化整体的处理过程。

plough:

在使用 StarRocks 时,如果我对两张大表合理分区,例如用户订单表、用户收藏表,都按照用户id分区。然后我再做一个dws大宽表物化视图,按照分区滚动刷新。其本质,跟用 Flink 计算是类似的。只不过,使用物化视图时,消耗 StarRocks 集群的资源;使用 Flink 时,消耗 Flink 集群的资源(同时也对 StarRocks 有一定的查询压力,相对来说压力不是太大)。我的理解对吗?

kimi:

您的理解是正确的。在 StarRocks 中,通过合理分区,可以有效地控制数据的分布和 JOIN 操作的规模。当您创建一个物化视图时,StarRocks 会根据分区键来组织数据,这样在 JOIN 操作时,只需要处理与分区键值相关的数据批次,而不是整个表。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数据的移动和计算资源的消耗。

使用物化视图时,确实会消耗 StarRocks 集群的资源,因为物化视图需要存储预计算的结果。但是,由于数据是预计算和存储的,当执行查询时,可以避免复杂的 JOIN 操作,从而加快查询速度。与此同时,Flink 集群在处理流数据时也会消耗资源,但如果您只是定期刷新物化视图,这种资源消耗是可以控制的。

在您的案例中,如果两个数据集都非常大,StarRocks 会根据分区键组织数据,并且只会在同一个分区内的数据进行 JOIN 操作。这意味着每次 JOIN 操作只涉及分区键值对应的数据子集,而不是整个数据集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平衡资源消耗和查询性能。

此外,StarRocks 还提供了资源隔离功能 ,允许您通过设置资源组来限制查询对资源的消耗,实现多租户之间的资源隔离与合理利用。这可以帮助您更精细地控制资源使用,确保查询和导入任务不会相互影响。

总的来说,通过合理分区和使用物化视图,您可以在 StarRocks 中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 JOIN 操作,同时通过资源隔离功能来优化资源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