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日

毕业随想(三合一)

(一)晚会喽啰

『那年十八,母校舞会,站着如喽啰。』——陈奕迅《浮夸》

音乐响起。牛仔裤、黑色T恤衫、墨镜、麦克风,小王潇洒入场,走向等候在舞台上的小郭。他俩是软件学院顶有名的歌手,毕业晚会自然免不了出场。

我和他俩本来就很少接触,大四又去企业实习,大概有一年没见过了。这会儿突然看见他们,这打扮,这气质,真的好帅气。台下已经开始躁动,两边的微信墙也活跃起来。

歌声响起(哇塞,丝毫不亚于原唱嘛!),唱的是《友情岁月》,电影《古惑仔》的主题曲,我前几天还单曲循环过。因为太好听,微信墙上甚至有人留言:『我的耳朵怀孕了』……

现在,全场的人都知道,软院有两个『男神』。这不,已经有妹子在求联系方式了。

此时此刻,小王和小郭身上似乎正发射出万丈光芒。举手投足,都牵动观众的眼球;每唱一句,都引起观众的喝彩。
我是观众之一。

可是,那种光芒过于强烈,已经刺痛我了。我在鼓掌喝彩,心里却隐约有些不愉快。

后来仔细想了想,当时感觉自己就像陈奕迅《浮夸》里的『喽啰』。试着描述一下那种心情:『羡慕嫉妒恨,孤独寂寞冷』。这不是影视剧中反派人物常常出现的心理活动吗?我会变成坏人吗?好可怕。

我总觉得此事绝非如此简单,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,于是决定深入下去。

(二):字母表

『人的一切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』——王小波

书接上回,我也想和小王、小郭一样,才华横溢、阳光帅气、自信满满,在聚光灯下勇敢表达自我、挥洒青春,引起万众瞩目。可是做不到,只好当一名观众。想想也是够“屌丝”的,一方面幻想着『升职,加薪,出任 CEO,赢取白富美,走上人生巅峰……』,一方面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。诚如王小波所言,我哪里是嫉妒他们,不过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罢了。

毕业晚会只是一个“引子”,真正引起情绪波动的,其实源于内心的恐惧,与小王、小郭没有“半毛钱”关系。我在害怕什么?注意,现在已经开始深入了。让我想想,类似的“引子”有多少?

同学 A 身材壮硕,篮球打得好,人缘很不错,申请到了世界名校;
同学 B 项目经验丰富,成绩好,年年拿国奖,签约知名外企;
同学 C 交游满学校,每逢假日,或徒步,或骑行,玩遍祖国大好河山;
同学 D 泡在实验室做各种高大上的项目,发表多篇论文,保送 TOP 2;
同学 E 能歌善舞;
同学 F 舞枪弄棒,堪称一绝;
同学 G 玩转暴雪系游戏;
同学 H 用滑板代步;
同学 I 字写得好;
同学 J 已经弹了十几年钢琴;
同学 K 在每次举办集体活动时总能组织得很好;
同学 L 当过多次主持人;
同学 M 手绘很棒;
同学 N 自主创业,当老板一两年了;
同学 O 读书破万卷;
同学 P 做了新发型;
同学 Q 家里很有钱;
同学 R 的女朋友很漂亮;
同学 S 每次出远门都是坐飞机;
同学 T 早已集齐了全套苹果设备;
同学 U 会写诗;
同学 V 与老外谈笑风生;
同学 W 研究 iOS 技术,参加了苹果开发者大会,与库克合影,现在 BAT 工作(应该知道是谁了……);
同学 X 是校园十佳歌手;
同学 Y 曾多次参与支教活动;
同学 Z 曾是青奥会志愿者;
……
(才一会儿工夫,就列满了一个字母表 =_=!)

原来,我害怕别人比我厉害!不知不觉中,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。凡是在某些方面比我牛逼的人,或多或少,都会刺激到我的“玻璃心”,导致“羡慕嫉妒恨”等各种不良心态的产生。子曰:『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小人反是。』我没有“成人之美”的度量,大概是个“伪君子”吧。

可是……别人是别人,我是我;别人厉害归别人厉害,我害怕什么?为何非要变得和别人一样出色,甚至比别人更出色?

我发现自己经常会犯糊涂,从而陷入“比较”的深渊。因为,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时候,既失去了自我(过于在意外界的看法),也无法真正了解他人(只看到其表面的光鲜)。一旦掉入这个深渊,就像进入“无间地狱”,『一日一夜,万死万生,百千万劫,求出无期』。好在,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还是清醒的。

总结一下,“晚会喽啰”的心情,源于:
1、不自觉地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;
2、比较的结果往往是,别人的牛逼衬托出自己的无能;
3、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恐惧和愤怒;
4、由愤怒而痛苦;
5、此种痛苦,向外表现为“羡慕嫉妒恨”,向内表现为“孤独寂寞冷”。

为何会不自觉地与他人比较,而且被比较的结果所伤害?这不是自己找虐吗?“比较”行为的深层驱动力是什么?

(三):沙悟净

『大师兄,不好了,师父被妖怪抓走了!』——沙悟净

# 天下第一

我们很多人都是在与“别人家孩子”的比较中长大的。渐渐地,习惯了这样的比较。在学风较好的学校,每个班里都有一群“优等生”,他们每个月最期待的,就是考试结束张贴红榜的时候。考好了洋洋得意,考差了甚至哭出声来。所以,他们用尽一切办法争夺前几名的位置,然后享受老师、同学的赞美,自觉理所应当。如此长期熏染,加上老师的推波助澜,“优等生”们个个趾高气昂、豪气冲天,总想争第一。甚至有些人,会无视或鄙视“差等生”同学,因为失败者不值得被关注,他们眼中只有第一名。(桩白墨曰:此类人看似高大威猛,实则不堪一击。不懂学业价值,只知功利算计,真是辱没了“学霸”的名号!)

为什么这里举这个例子?因为我玩过这个游戏,也被这个游戏玩过,相信很多人也一样。其实,不仅仅是学习成绩,业绩、工作环境、才华、学历、经济条件、容貌……都是被比较的对象。玩的都是同一个游戏,只是换了外壳(和这两年上线的大量手机游戏一样一样的)。

问题在于,“第一名”只有一个,绝大多数人总归要失望的。一流高手慕容复,风度翩翩、才华横溢,本可逍遥一世,却因为一心想要成为最牛逼的那个人,硬是把自己逼成了疯子,不仅驸马没做成,连自家表妹也被段誉拐跑了;活得真累。

这游戏这么难,可以不玩吗?当然可以。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。”老子曰:“不争,故无尤。”既然两位老师都这么说,为什么不能做呢?

我发誓:不要争什么狗屁第一,不要成为慕容复这样的傻逼!(从内心理解并接受自己的一切,然后停止比较,然后回复自信。感觉这会儿要是走在路上,头都是昂着的呢)

#体验的世界

从“比较”的窄框框里走出来后,顿觉海阔天空。原来生活如此多彩!高兴了练会儿字,不高兴就放下;偶尔试着画个画;听个音乐哼首歌;跑个一万米;写一段好玩的代码;头发可以留起来;买两件新衣服;穿拖鞋上班;刷一部韩剧;对一个姑娘说“喜欢你”;给老姐买点东西;帮朋友搭个网站;网络游戏玩起来;狂刷朋友圈;玩一玩“蠢萌贱”的熊本熊;什么也不想做?就在床上躺着,躺着,直到第二天……

这是体验的世界,一个纯粹、快乐、自由的世界。当我进来的时候,才发现,原来好多同学早就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!以前有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,现在都可以理解了!

曾经无数次想过,要考研、要出国。但一想到要付出的代价,就犹豫了。似乎,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,并不能使我感到快乐。我必须牺牲现在,来换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,重新陷入无止尽的竞争与比较之中。即使如愿以偿,以后的日子,必须整天面对课本、实验、论文,还有考试的压力,BOSS 的要求……想想都可怕……何必呢?现在这种样子,不挺好么?

体验的世界是如此神奇,一旦进来,就很难再出去,因为不想走。(补充:先养活自己,才有自由选择的资格,这是大前提。)

#创造与欣赏

近两年,我尝试了解一些创造性活动,以及试图多培养些爱好,例如:作诗、写作、画画、书法、编程、建站、悠悠球、传统拳术、古琴、口琴、视频剪辑、摄影、PS、做游戏……诚如所见,太多、太泛,导致太渣、太烂。 (不过,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探索过程)

我对很多方面感兴趣,也很想做点东西出来,但又舍不得在某一样事情上投入太多时间。其实我对音乐是有兴趣的,这也是造成“晚会喽啰”心理的一个原因,我想跟小王和小郭一样牛逼。

根据“一万小时理论”,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一流高手,至少需要进行一万小时的练习。我有几个“一万小时”?

有一次,阅读《李开复自传》,看到谷歌里有那么多优秀的年轻工程师,瞬间心灰意冷。为什么?我感到,即使再努力十年,技术上的成就也达不到他们现在的高度。既然做不到最好,为什么要做?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程序开发。(注意,这里的痛苦又是“比较”带来的!)这里只是编程的例子,在其他我感兴趣的领域,也是一样的情况。怎么办?我一度陷入深深的忧虑中。直到……

有一天脑袋突然开了窍,得出一个结论:创造之前,先学会欣赏。这时,之前的探索也开始显现出价值。

这首诗很好,气冲云霄;这幅画刻画非常细致,很有特色;这幅字写得真好;网页设计原来有这么多门道;这个伏笔埋得好;好拳法,清新俊逸;杰伦早期作品很独特,真是才华横溢;星爷表演真到位;照片原来可以这么拍;那张海报设计得很棒;这句广告词写得好;这编剧,真心牛逼;这男主,真心帅;这篇软文写得不错;世上竟有如此牛逼的软件;这款手游美术很棒,玩法新颖,文化内涵丰富,国产良心……原来欣赏别人的作品,也是一件极有趣味之事。

人生苦短,明确学习目的是很重要的,如果学习的内容不是必须,学习的过程没有乐趣,又何必学它?我开始调整方向,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急于创造牛逼的东西,而是更好地学会欣赏。(桩白墨曰:世界上有好多牛人,他们创造了好多牛逼的东西。没必要逼自己与他们竞争,而是学会去使用和享受这些成果。没准,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做出点属于自己的东西。)

#学习沙悟净

去年在“喜马拉雅”上听过一段录音(已忘了节目名称), 讲到网上流传的调侃沙悟净的段子。《西游记》中,老沙戏份不多,主要负责在每次遇难时进行呼救。这个人的存在感非常低,相对的,他的呼救对象——猴哥,却是中国几代人的偶像。原因无他,猴哥是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大英雄,沙和尚却是个能力有限、默默无闻的配角。在听这个节目的同时,我做了笔记,以下是其中两句:

1、“这是一个沙悟净的时代,大多数沙悟净想当孙悟空,所以不快乐。”
2、“我们都向往着,张扬着自己孙悟空的一面,但必须承认,有时候,不过就是沙悟净而已。”

一针见血。

我想,应该多向《西游记》中的沙悟净学习:尽到自己的本分,承认自己的不足,遇到实在搞不定的问题时,大方地叫一声“猴哥”。毕竟,大师兄可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,论打架,他是专家。


“以书为舟,遨游尘世”,
最好的免费 kindle 电子书分享站: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