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脑风暴
- 软件工程
- 2020-01-02
- 133热度
- 0评论
导航
我们之后可能会大量使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开会,因为它确实好用。
1 简介
- 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议题进行发散性讨论。
- 直接头脑风暴与质疑头脑风暴。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,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,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,方案逐一质疑,发现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。
- 确定议题。明确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,同时不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。
- 会前准备。参与者在开会之前,对于待解决的问题有所了解。
- 明确分工。推定一名主持人,1~2名记录员。主持人掌握会议进程,记录员及时记录大家的发言,自己也需参与其中。记录员记录下来的文档,作为这次会议的输出。(推荐用思维导图)
- 规定纪律。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,不消极旁观;不要私下议论,以免影响他人的思考;发言要针对目标,开门见山,不要客套,也不必做过多的解释;与会之间相互尊重,平等相待,切忌相互褒贬等等。
- 时间限定。推荐 30~45 分钟。(我们第一次的议题可能较多,这条仅供参考。)
2 要点(很重要)
- 自由畅谈。没有条条框框,从各种角度,发散思维,畅所欲言。
- 延迟评判。不做褒贬,到“质疑头脑风暴”阶段,再评判。
- 禁止批评。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。
- 追求数量。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,多提设想。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,自可留到会后的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。
3 设想处理
通过组织头脑风暴畅谈会,往往能获得大量与议题有关的设想。至此任务只完成了一半。更重要的是对已获得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,以便选出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来加以开发实施。
(附) 头脑风暴会议具体实践流程(暂行方案)
- 确定议题。
- 会前准备。大致了解一下要讨论的主题。
- 头脑风暴会议。对每一个议题,分两轮(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,第一轮,轮流发言,每个人只能说一条设想;第二轮,自由发言,有想法就可以说出来。记录员用思维导图记下所有设想(在 wiki 中形成一篇文档,记录某人在某个议题下提了某个想法),作为会议成果,散会。
- 到次日为止,若有新的想法,可以再加入(各人主动去更新 wiki 里的脑图)。由记录员整理文档(如去重、语句调整等)。
- 团队负责人查看整理后的文档,对设想进行初步评价和筛选,拟一个初步的方案;
- 在下一次会议中,集体进行设想评价(质疑头脑风暴),确定最终的可实施方案。